趙孝明,男,1982年8月生,中共黨員,現(xiàn)任齊河縣紅十字藍天救援志愿者協(xié)會副會長,齊河縣紅十字會志愿者,山東省紅十字會注冊師資、國家五級應急救援員。他自2018年加入藍天救援隊,七年來多次參加應急救援任務,并作為主講人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宣講。2023年,他積極響應號召,設立“急救地攤”,創(chuàng)新教學,將急救知識普及融入日常生活場景,培訓已超萬人,并有學員在危機時刻用所學知識成功救人。曾榮獲德州市優(yōu)秀紅十字志愿者、山東省紅十字會2023年第41期救護師資培訓優(yōu)秀學員、齊河縣五一勞動標兵、齊河縣創(chuàng)新標兵等稱號。
從軍夢點亮初心 轉(zhuǎn)戰(zhàn)新戰(zhàn)場守護生命
趙孝明與急救的緣分可追溯到7年前?!拔覐男【拖氤蔀檐娙耍蚪?,無奈改變了夢想?!壁w孝明說。2018年,齊河縣藍天救援隊招募首批成員,未能圓夢軍營的他,憑著一腔熱血,毫不猶豫地加入隊伍。在此期間,他考取救護證,并逐步成為山東省紅十字應急救護師資。起初只想多掌握一項技能的他,就此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自加入藍天救援隊以來,趙孝明參加過多次應急救援任務。在從事應急救護知識宣講的七年時間里,趙孝明作為主講人,部隊、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私立醫(yī)院等場所都留下了他進行應急救護知識宣講的身影。在齊河縣中小學生防溺水專題片、山東省應急廳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山東省郵政快遞業(yè)綜合應急演練、齊河縣中小學幼兒園防溺水知識直播、山東廣播電視臺“沿著黃河防溺水”直播等多項活動中,趙孝明都作為主講人進行現(xiàn)場應急救護知識宣講。
在成為紅十字會志愿者后,他更是認真學習、刻苦鉆研,努力掌握應急救護知識。2023年,為更廣泛開展急救培訓、普及急救知識,縣紅十字會提出利用志愿者下班后時間,在廣場擺“急救地攤”的想法?!鞍颜n堂挪到室外,選在晚飯后開展,讓人們散步時順便學急救知識,這方式太棒了!”趙孝明積極響應,迅速規(guī)劃時間地點,擺起“急救地攤”。
“急救地攤”融入日常 科普傳播走進百姓家
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為讓民眾更好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趙孝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他在傳授固定急救技能的同時,還科普急救原理,講解通俗易懂并親身進行示范。近兩年來,“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救人”成為熱門話題。教學時,趙孝明不僅講解AED的使用場景及正確使用方法,還會舉一些生動的例子:“心臟有個竇房結(jié),會發(fā)放電活動,傳導到心臟各處,使心臟有規(guī)律、有節(jié)律地收縮??梢源騻€比方,老師讓學生讀書,老師離開班級后,有些學生可能交頭接耳,課堂紀律變亂。當老師再次進入班級,同學們會立刻安靜,恢復整齊讀書聲。AED的原理也是如此,老師就是那臺AED,通過大電流整治課堂紀律,使心臟恢復正常心率跳動。”
目前,趙孝明的急救地攤已開展兩年,每年夏夜固定持續(xù)3個月,閑暇時他也會擺攤教學。目前,已有超萬人在趙孝明的急救攤位學習過急救知識?!皩⒓本戎R普及融入日常生活場景,讓醫(yī)學科普更接地氣。這不僅提高了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讓急救技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專業(yè)知識,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壁w孝明說。
生命回響激勵前行 愛心接力延伸生命賽道
2023年的某天,一條“趙老師,謝謝你!”的微信消息讓趙孝明心生疑惑。詢問后得知,發(fā)消息的是齊河縣某幼兒園老師。當天,這位老師帶年幼的孩子出門游玩,途中孩子不慎被糖果卡住喉嚨。危急時刻,這位老師想起趙孝明為幼兒園老師進行急救知識培訓時講過的內(nèi)容,她立即抱起孩子,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對孩子進行腹部沖擊,不到1分鐘,孩子吐出異物,轉(zhuǎn)危為安。同年,趙孝明的兩位隊友也成功的使用心肺復蘇法和海姆立克法分別挽救兩名陌生人。近兩年來,像這樣參加培訓后成功施救的事例,至少已有3起?!爸烙腥苏娴挠梦遗嘤柕募本戎R救了人,我的內(nèi)心既高興、又激動?!壁w孝明這么說,“同時,這也給了我繼續(xù)堅持下去的動力。”
隨著“出攤”次數(shù)增多,普及急救知識的想法在趙孝明心中愈發(fā)堅定。他多次在培訓中回憶起舅舅因心臟病被醫(yī)護人員搶救的場景。“五六年前,舅舅心臟不適去醫(yī)院就醫(yī),在掛號等待時突發(fā)心臟驟停,暈倒在導醫(yī)臺?!?趙孝明回憶,“當時聽長輩說,醫(yī)護人員立刻對舅舅進行心肺復蘇,轉(zhuǎn)運病床期間也未停歇,持續(xù)了半個小時,將舅舅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我希望所有人永遠都用不到我所教的急救知識!但是我更希望,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大家都能會這些急救知識!”趙孝明感慨。他還經(jīng)常參加無償獻血活動,2002年,還在德州學院上大學的他,開始踏上獻血之路。此后,他幾乎每年獻血一次,前年還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趙孝明的“急救地攤”,不僅是知識的傳播站,更是愛心的匯聚點,讓更多生命有了被守護的可能。未來,他希望能有更多人自發(fā)自愿加入學習急救技能的行列,在他人需要時給予幫助,讓更多生命在危險來臨時能得到及時救助與守護,讓社會因為這份溫暖的力量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