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愛華
前陣子在雜志上看到了一位老領(lǐng)導(dǎo)描寫濕地的組詩,讀來有種心馳神往的感覺。說真的,濕地作為禹城的經(jīng)典景點之一我只去過一次,莫非現(xiàn)如今真的就那么美、那么令人陶醉?
帶著疑問于周末前往。至濕地滿眼盡是草木葳蕤、蘆葦茂密、水蓮蕉盛開、荷葉荷花搖曳多姿……淺塘內(nèi)、玩具旁那么多天真無邪的孩童盡情玩耍,大人們有的優(yōu)哉游哉地說笑散步,有的放開喉嚨引吭高歌,有的童心不老和孫輩蕩著秋千……一派天人合一、溫馨祥和的景象。再遠眺那條碧水潺潺、微波蕩漾的河流,腦際倏然想起了順著河堤南延三十里外的老家,不禁思緒萬千。這條流淌千年、生生不息的徒駭河就挨著我的老家流過,她曾留給我太多太多的美好記憶……隨即童年的一幕幕充斥了我的大腦。
我的童年是貧窮并快樂的,不僅僅是因為有閑時來石子、摔元寶、跳房子的原始游戲,還有收獲時節(jié)燎麥穗、燒玉米、烤地瓜的幸福與滿足,更有了發(fā)現(xiàn)美、理解美、欣賞美的萌芽。
每年春暖花開的日子,徒駭河岸邊萬樹吐綠,楊柳依依,一派盎然生機,嗅著淡淡的柔柔的春的味道爽心又愜意。盛夏時節(jié)堤上小路兩旁大樹遮天蔽日,走在林蔭小道上完全沒有了烈日的炙烤,時不時有河道涼風(fēng)襲來,感覺倍爽,呼吸著天然氧吧的味道,一種特有的舒適感油然而生。傍晚時分,更是忙碌了一天的叔叔嬸嬸大爺大娘爺爺奶奶們靜心納涼的好去處。秋天來了,一夜秋風(fēng)襲來灑滿一地金黃,煞是好看!只是那時的人們?nèi)背陨俅┎徽f,燒火做飯也是問題,往往第二天一早滿地金黃隨之化為烏有,伴著家家戶戶飄出的飯香成了村民們的灶中之物。
慢慢地我長大了,對家鄉(xiāng)的那條河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徒駭河不僅是古代人的智慧,也是對沿岸鄉(xiāng)親們的熱情恩賜。
有一年,為了擴寬河道,政府開始組織農(nóng)民兄弟推著兩邊綁有竹筐的獨輪車進駐河道兩邊的村子。工程大約一個月左右,獨輪車兩邊的筐子裝滿土大約二三百斤的樣子,一般人是駕馭不了的,身強力壯的勞力才能勝任。一天下來,壯壯的勞力也是腰酸腿疼,再沒有精力洗臉洗腳甚至換洗衣服,吃罷晚飯就和衣呼呼大睡。
經(jīng)過農(nóng)民兄弟的辛苦付出,河道再次變得通暢,方圓幾十里靠地生存的農(nóng)民又可無憂無慮防洪抗旱澆灌莊稼了。而像我們村這樣臨近河堤的就更是受益良多:經(jīng)年淤積的黃沙土推上岸來,形成了特有的壩上土地,后來還縱橫交錯地修建了一條地上小河渠,不僅增添了小橋流水般的精致,上游盛水時節(jié)“居高臨下”更是方便了土地澆灌。
往事回首樂悠悠。想著和家鄉(xiāng)相連的環(huán)繞縣城的河段已是借勢建成了漂亮的濕地公園,處處勃勃生機,景區(qū)內(nèi)綠樹環(huán)繞,植被豐富,禽鳥翔集,一派“北國小江南”的美妙風(fēng)光。我雖是現(xiàn)在離開故鄉(xiāng),但孩提時代的這些美好往昔是無論如何也抹不掉的記憶。